1、朱棣原本的庙号是明太宗,被嘉靖改为了明成祖。大一统王朝一共就出了四个太宗,没有一个是正常上位的。
2、朱棣修改历史,说自己一出生就让朱元璋觉得:这个儿子必定不凡。真实的情况是,朱棣出生之时,朱元璋忙着打仗,根本没有空来料理他,直到他7岁时,朱元璋才给他取名。
3、我们现在一般把宦官称为太监,但在明朝之前,并没有太监这个官职。所以,如果有人说唐朝太监、汉朝太监,这种说法就是有漏洞的,因为唐朝和汉朝时期还没有太监这个称谓。
明朝时,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,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,俱由宦官出任。低一等级的宦官名“少监”、“中监”,高等级的宦官才被称为是“太监”;于是“太监”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,后来逐渐成了对宦官的统称。
4、明朝的太监的官职只能在正四品到正六品之间,这是因为朱元璋害怕宦官专权,特别做出的规定。从后来经验来看,这样的规定并没有能阻止宦官干政。
5、刘瑾掌权的时候,各部上来的奏章,他直接带回家,让自己的一帮亲信决定如何决策。
6、汪直掌权时,六部和内阁无所作为,任由汪直掌握大权。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:纸糊三阁老,泥塑六尚书。
7、六部一般为一个尚书,两个侍郎,也就是一个正部长,两个副部长。但在朱元璋时期,并不是这样的。朱元璋提倡尽量少用官员,以减轻百姓的负担,所以六部除了户部因为事务比较多,配备了两名侍郎,其他各部都只配备了一名侍郎。
8、明朝的权臣很多,比如:杨廷和、张居正等等,但权力最大的朝臣还是高拱,他当首辅的时候,司礼监的大太监的人选,都要有他的推荐才可以任职。冯保正是因为高拱没有推荐自己,所以和张居正联手扳倒了高拱。
9、明朝想要当官,主要的途径就是读书和打仗。明朝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,而且即便是六部的正副主官一般均为进士出身。这种不成文的规矩,崇祯帝上任后就破掉了,陈新甲举人出身,崇祯让他当了兵部尚书。
至于打仗,明朝还是舍得出钱的,虽然每个时期的奖励不一样,但如果割下敌人一个人头,收入会是几年的俸禄,甚至升职。而各种敌人的人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,奖励最丰厚的是蒙古,其次是女真,再就是国内的叛乱。
10、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事很出名,但袁崇焕此人行事一向如此,他在孙承宗手下为将的时候,在检查军营的时候,擅自杀了两名基层军官,差点引起兵变,事后也没有向孙承宗报告,把孙承宗气得半死。
11、女真之中,到北京朝贡最多的女真首领是努尔哈赤。
12、与明朝的贸易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少数民族的兴亡,因为贸易可以换回他们急需的粮食、铁、盐等物资。而明朝需要的人参、貂皮、马匹这些物资是少数民族所要准备的,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去收集这些物资。为此,女真在采集人参的过程中屡屡与朝鲜发生冲突,所以朝鲜长期在北部边境布置有精锐部队,以防备女真,保护自己的采参。
13、葡萄牙人想与明朝贸易,嘉靖帝不许,双方开战,在屯门之战中,明朝获胜。但葡萄牙人虽然战败,但他们还是在澳门站住了脚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嘉靖皇帝热衷于道教,对龙涎香十分着迷(龙涎香的实质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,有的抹香鲸会将其吐出来,有的则会从肠道排出体外,仅有少部分抹香鲸将其留在体内。排入海中的龙涎香起初为浅黑色,在海水的作用下,渐渐地变为灰色、浅灰色,最后成为白色。历史上人们主要用它来做香水的定香剂。),而这种稀有的香料掌握在葡萄牙人手中,官员们为了能够得到龙涎香,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存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这是令葡萄人没有想到的!
14、葡萄牙人在澳门和明朝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另外一个海上强国荷兰眼红,就来攻打澳门的葡萄牙人,想取而代之,却被葡萄牙人击败。荷兰人沿着海岸北上,又在澎湖等地多次被明朝击败,所以最终选择了台湾落脚,后来又被郑成功赶走。
15、正德皇帝为了搞钱,在天下的交通要道开店,比如北京的九门、运河沿岸的大城市临清、北方的军事重镇宣府和大同,皇帝开的店铺也就叫皇店。但这个皇店不是做生意的,而是收税的,每个过往的商贾都会被拦截下来,交钱才准走。
而在后期,不仅有皇店,还有官店、皇店、卫店、绅店,无所不包。
16、明代皇帝吃的药,要熬制两份,其中一份御医先尝,接着太医院的院判尝,最后太监尝,没有问题,才把皇帝那一份进呈送上去。
17、明朝称的湖广并不是指今天的两湖和两广,而是湖广省,所以“湖广填四川”指的将湖广省的部分人口迁徙到四川。
18、明朝官员上朝也有偷懒的。成化二十三年七月,是明成祖的忌日,有1118人没有到奉先殿参加祭礼。皇帝一生气,让这些官员去参加劳动补过,三品以上运灰5000斤,四品以下运3000斤,九品以下1500金斤。有人以假条蒙混过关,皇帝又派人一一查验,没病的统统去运灰。
弘治八年二月一天,有620多人没有参加早朝,孝宗一生气,罚大臣去搬砖,三品以上500块,四品以下300块,九品以下200块。
赞(126)